鋼結構產業鏈的解析與展望
鋼結構制造是指對鋼板、型鋼進行精加工的過程,包含了前期深化設計、再到放樣、下料、組裝、焊接、矯正、預拼裝、除銹、涂裝等多道工序。
作為最主要的建筑結構形式之一,鋼結構廣泛應用于房屋建筑、機械、能源、市政設施等行業。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的發展,裝配式建筑得到了廣泛的關注。2016年以來,裝配式建筑政策進入密集投放期,其中鋼結構建筑的推廣力度更大,并且國家鼓勵醫院、學校等公共建筑優先采用鋼結構,同時積極推進鋼結構住宅和農房建設。
當前我國鋼結構行業仍處于成長期,鋼結構占建筑用鋼量比例較低。2017-2019年鋼結構建筑用鋼量占建筑業總用鋼量之比為14.9%/16.4%/17.7%。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發展鋼結構較早,鋼結構行業已成為主要的建筑結構形式,美國鋼結構建筑用鋼量占比逾50%,日韓等國家的鋼結構用鋼量約40%,相比之下,我國鋼結構滲透率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鋼結構產業鏈
鋼結構產業鏈從企業類型來看包括上游的鋼材供應商、中游的鋼結構企業以及下游的工程企業;而從鋼結構的業務類型來看,從上游至下游可大致分為設計、制造和施工三個環節。
從鋼結構的全產業鏈角度來看,鋼結構加工廠的核心原材料為鋼材,可向鋼廠或其一級、二級鋼貿商進行鋼材采購;鋼鐵廠主要是把鐵礦石冶煉成鋼錠和鋼坯(粗鋼)等,并通過軋制、冷彎等工藝進一步加工成板材、型材、管材、線材等半成品提供給鋼結構企業;鋼結構構件作為產品交付至下游客戶,包括項目業主及工程承包商等。
而鋼結構企業則根據具體工程的需要,在完成鋼構件深化設計的基礎上,按設計圖紙通過開平剪切、拼裝、焊接、矯正、除銹、涂漆等環節把各種板材、型鋼等加工成符合工程要求的鋼構件,并運輸至工程現場進行安裝。
鋼結構行業主要包括三種商業模式
1)鋼構件的加工制造:客戶提供圖紙,鋼結構企業以制作鋼結構構件為主要業務的制造模式
2)鋼結構企業負責制作與施工、安裝為主的承包商模式。鋼結構設計,包括裝配式結構體系研發專利由此帶來的收入。
3)現場安裝施工:鋼結構建筑總承包模式,鋼結構企業負責鋼結構的設計、制造、安裝等全過程。
從商業模式分析,制作環節的現金流天然好于工程環節。對于制造模式的鋼結構企業而言,成本控制和規模優勢是核心競爭力;對于承包模式的鋼結構企業而言,產業鏈協同能力以及向EPC模式的轉型或將是未來發展關鍵。
鋼結構市場構成
按應用領域可分為設備鋼結構(密封壓力容器鋼結構,塔桅鋼結構、船舶海洋鋼結構、水利鋼結構、煤炭電力鋼結構、釬具和釬鋼、地下鋼結構等)、建筑重鋼結構(高層鋼結構、重型廠房等)、建筑輕鋼結構(輕型廠房、鋼結構住宅等)、橋梁鋼結構、空間鋼結構等五大類。
設備結構
設備鋼結構市場需求驅動因素主要是由節能減排所帶來的特高壓輸電塔、風電塔等建設。
設備鋼結構是重型裝備制造業的一個重要分支,設備鋼結構的發展速度與工業發展速度緊密相關。
隨著“新基建”等戰略新興行業的投資規模擴大,涉及鋼結構需求的特高壓建設和5G基站建設將為鋼結構行業帶來潛在增長需求。
建筑重鋼結構
重鋼結構市場需求驅動因素主要是由消費升級所帶來的購物中心、高層寫字樓和鋼結構住宅建設。
十四五期間,我國城鎮化建設將較好支撐城市公共建筑對高層重鋼結構的需求。
截至2018年底,我國在建250m以上的超高層建筑共117幢。在建的超高層建筑主要集中于250~300m與300~400m,分別有48幢(41%)與54幢(46%)。500m以上在建的超高層建筑有5幢。超高層建筑采用的材料主要以鋼-混凝土混合結構為主,共229幢(75%),250m以上的純鋼結構共17幢,約占6%。
建筑輕鋼結構
建筑輕鋼結構主要應用于輕型工業廠房,鋼結構住宅等。
2020年,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部署的九大任務中有兩大任務涉及裝配式鋼結構住宅。
國外低層輕鋼住宅體系已較為成熟,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早已在低層住宅中廣泛采用輕鋼結構,日本大量建造的鋼結構建筑中90%以上為5層及以下的低層建筑,在澳大利亞輕鋼結構住宅市場占有率為15%,歐洲一些地區也采用了聯排式鋼結構住宅。
空間鋼結構
空間鋼結構和橋梁鋼結構市場需求驅動因素主要是由基礎設施建設所帶來的機場候機樓、火車站、會展中心橋梁、高鐵建設。
空間鋼結構主要應用于各類大型場館,包括體育場館、展覽館、會議廳、活動中心、機場航站樓、車站等大型公共建筑。鋼材由于自重輕、強度大、可塑性強,容易實現較大連續空間結構和設計多樣化,使得鋼結構在機場等場館建筑領域具有更為顯著的競爭優勢。
橋梁鋼結構
近期國內新建的高速鐵路多采用高架設計,并采用鋼結構作為高架橋梁的主要結構。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全國各大城市開始了新一輪的基礎設施建設,其中需要建設大量的立交橋、高架橋、過水橋梁、人行天橋和軌道交通。
高鐵的基建工程多使用鋼結構高架橋梁作為路基,鐵路基建投資也會傾向選擇鋼結構橋梁工程。
鋼強構市場競爭格局
根據中國鋼結構協會的統計,目前我國鋼結構企業在2500家左右,相比于2012年4000多家,企業數量已大幅減少。
從鋼結構制造新增資質企業數量來看,2011年到2016年行業新增鋼結構制造資質企業數量處于高峰期,每年增加數量均在40家以上,14年達到最高峰63家,16年以后新增數量有所下滑。
2019年年產鋼結構5-10萬噸的企業數量再次出現大幅度下降,預計隨著鋼結構技術標準、行業規范的完善將進一步加速中小企業退出市場,鋼結構行業強者恒強格局可期。
從頭部企業數量來看,2018年產量超5萬噸的企業僅57家,2019年增加至83家,數量有明顯提升,但占行業總體的比重仍然較低,鋼結構行業仍然非常分散。
從企業類型來看:
我國鋼結構企業大致分為三類:
一是以建設施工工程總承包為核心業務,鋼結構主要為系統內部所用的大型央企,如中建科工(中建鋼構)、上海寶冶等。
二是鋼結構產品制造、鋼結構建筑工程承包等為主業的民營企業,如鴻路鋼構、精工鋼構、杭蕭鋼構等。
消費升級和產業轉移概念所對應的主要企業有精工鋼構和杭蕭鋼構,節能減排概念對應的主要企業有鴻路鋼構等,基礎設施建設概念對應的主要廠商有東南網架和精工鋼構等。產業鏈多環節優勢的企業還包括富煌鋼構、安徽建工等廠商。
三是中小型鋼結構產品制造企業。
當前我國鋼結構行業的市場集中度較低,從上市鋼結構企業CR5的產量情況來看,2011-2016年集中度逐年下降,2016年以來CR5產量集中度提升主要來源于鴻路鋼構,而另外四家集中度提升不明顯,甚至2019年略有下降。
鋼結構:裝配式建筑主流形式
裝配式建筑的結構形式主要有三種,即裝配式混凝土結構(PC)、裝配式鋼結構(PS)和裝配式木結構,其余少量裝配式建筑采用混合結構。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造價相對較低,我國的裝配式建筑大約2/3為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裝配式鋼結構約占30%,木結構占比較少。
國家推動鋼結構建筑發展主要有兩個層面,一是以帶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建筑業全面轉型升級,二是以推廣綠色建材、建筑垃圾減量的生態環保路線。
2020年住建部提出針對裝配式建筑的“1﹢3”標準化設計和生產體系,即啟動編制1項裝配式住宅設計選型標準、3項主要構件和部品部件尺寸指南,該體系將全面打通裝配式住宅設計、生產和工程施工環節,推進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可以有效解決裝配式建筑標準化設計與標準化構件和部品部件應用之間的銜接問題。
其中,針對鋼結構行業的《鋼結構住宅主要構件尺寸指南》,預計將推動鋼結構行業加速向標準化、規模化、市場化邁進。《指南》通過全面提升設計單位和施工企業的效率,預計將進一步降低裝配式鋼結構的建設成本,有利于持續擴大鋼結構市場份額。
- 上一篇:廣東廣州鋼結構工程施工公司專業鋼結構廠家
- 下一篇:什么是鋼結構旋轉樓梯?